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09-27 00:08:3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创作者——克莱门特·马修来到号称“池塘之底”的学校担任学监时发生的故事。这里有一群被大人称作“坏孩子”的学生,有一位残暴、只顾自身前途的校长,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为改善这种状况,马修组织了学校合唱团,并让这些孩子们唱他所创作的歌曲,一切仿佛给学校致以新的活力,给孩子们新的生机。

这部法国电影在全球斩获许多奖项,精彩之处也数不胜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这部电影吧!

学校的校长为了压制住“难缠”的孩子们,采取体罚,关禁闭的手段。校长就像池塘中的水,被送来的孩子就如同被关在池塘之底,被压抑的无力喘息。仔细想,采取体罚和关禁闭的手段真的能“治好”这些孩子,让他们不再顽皮捣蛋吗?显然是不能的。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只是暂时被压制住,压根就没有起到实质效果。蒙丹最后火烧校园是本影片的重大转折点,也是本片高潮,这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这种教育方式的劣根性——他无法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希望与善良。

不只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校长,很多的家长为了减少麻烦,教育孩子往往采用最直接的“竹笋炒肉”形式。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人格就是在观察榜样、模仿榜样的过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如果采用打骂式教育,不但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形成一种打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心理,无法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故事讲的是在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学校,主要讲的是这所学校一位名叫马修的代课老师,在马修先生还未到来之前,那些学生内心十分冷漠,天天专干一些坏事,校长时常惩罚学生,犯了一些小错误就要到处罚室关上六小时。因为校长的粗暴,让学生们的内心更加黑暗,而马修先生的到来,好似一盏明灯,为孩子们指路,他还创办了一个合唱团,马修先生每天晚上创作歌曲,早上来教学生。在其他老师看来,学生一但有错,就该送到校长室,让校长把学生关禁闭。而马修先生发现学生犯了错只会让他们下次改正,不告诉校长。在一次合唱会上,因为合唱团的表现不错,就请校长去吃庆功酒。当时只有马修先生和其他几名教师在学院里,意外的是有人放火,校长回来以后,就把这事故意推到马修先生身上,并让马修先生辞职,在走之前,还不许马修先生在看一眼他的学生。马修先生痛苦急了,他再也不能看到他的学生了。这时,学院的窗口落下了带着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送给这个改变他们一生的人。

在纷飞的序曲中,他用那炽热的心,融化了孩子们心中的冰封的海洋,展开了风帆,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之中,打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马修先生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孩子,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散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他用音乐唤醒了孩子冷漠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我觉得适宜的教育方法,才是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的成功所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假如有人说出某一本书的某一页的某一句话,我们不一定能猜出书名来;然而,电影涵盖了文字、音乐、影像,只要看到电影中的其中一小段情景,便能猜是出自哪一部电影。

还记得有一个学期的音乐课,我们每一堂课都去视听教室看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内容说明有一间学校,大多是被父母弃养的小孩或是有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与老师、校长的关系都不好,甚至还有学生存心要陷害老师。因为师长们的理念是:“犯错,就处罚!”这时,一位反对这种理念的老师出现了,并为这些孩子组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合唱团。

“犯错,就处罚!”我也反对这种理念,正如马修老师一样。因为,每个人一定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并不一定要第一次犯错就处罚。然而,令我深受感动的并非“理念”,而是马修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浓厚情谊。原本顽皮固执的学生们和老师的感情很差,但是在马修老师真心的感化下,这些学生们不再调皮捣蛋,甚至在马修老师被校长开除时,每一位学生都很伤心;于是,每个人都做了一个载着满满祝福的纸飞机。等到马修老师走到校门口时,大家都把纸飞机丢下去,象征着每一位学生对离开的依依不舍。

电影里有主角的悲欢离合,也有配角的衬托。在电影里,我们看见希望潜藏在每个演员的瞳孔里;在电影里,我们心灵的空虚被填满了;因为有了这份感动,才让我们的生命不孤单。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今天下午,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作为一名学习教育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言,看这部影片还是有许多感受的。

故事其实还是比较老套的,讲的是一群顽劣的孩子在一个新来的老师的引导下“化蛹成蝶”的故事。影片说的也是教育的真谛:爱学生、信任学生、有耐心。不过,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清澈、绵延、让人回味。

其实,教育有时的确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有爱心和耐心就可以。但教育也是最复杂的事,因为面对的教育对象个个不同。对于老师而言,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力是关键。

这部影片还使我看到,一名教师无论在何种件下都不是无可作为的,哪怕使一个学生看到真、善、美都是成功。因此,生活中有不少人将中国教育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体制是不全面的。作为一个人而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有选择的,关键在你看来什么是最重要的。就像影片中的马修到底是要一份工作还是跟着自己的内心走。

从影片中,我还体会到教育中处处存在的贴标签现象。因为学生的调皮和成绩不好,就对学生施以处罚不可或归为无可救药,这是一种多么简单化的方式。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因为某些人的一个特征,就把整个人否定了。用社会业已存在的标签去定义一个人,而不是去走进一个人。这种标签可以是性别的、性倾向的、职业的、出身的……这都是不全面的。要真正地评价一个人,只有通过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来判断。所以,现在我一般都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一件事评价整一个人或这个人做的全部事情。

任何时候人都有选择,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遵循内心的声音,这是一个人所面临的人生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使,但谁来发现这个人身上的光芒,这需要智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名为《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让我的内心深受感慨。

这个片子采用了倒叙的方法,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莫朗奇,因为要参加母亲的葬礼而回到法国,,当年的旧友派皮诺冒着大雨送来一本书,是他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的日记。马修当年到池塘之地,一所专为困难儿童设计的学校当学监,他发现这里的孩子特别喜欢捉弄老师,但马修试着用音乐,使这些孩子善良 ……此处隐藏3131个字……是司空见惯。

就在这时,一位来自乡村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了这所学校当代课老师。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时也会创作一些小歌曲。

马修老师用爱和温暖感化着一个个看似调皮,甚至邪恶的孩子们的心。他时刻保护着孩子们,即使犯了错,马修老师也尽量避免孩子们受到关禁闭,甚至被打骂。而其他老师却认为对于一群无药可救的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体罚。

马修老师利用空闲的时间来教孩子们唱歌。令他惊奇的是班上有着一位“天籁之音”——皮埃尔莫翰奇。马修老师又在这几乎不可能的环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团!

因为火灾的事情,马修老师被学校开除了,严厉的校长不让马修老师和孩子们告别。突然窗口飞出一架架写满话语的纸飞机。泪水模糊了马修老师的双眼!

假如没有遇到马修老师,贝比诺还是每个星期六到校门口等父母来接的孤儿;假如没有马修老师,也就没有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他们是多么的幸运呀!能遇到一位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老师!

是马修老师为放牛班带来了“春天”,让这个班里的学生懂得了“爱”是什么。这部影片给教育工作者作了一个榜样,也让我们懂得了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星期天中午,电影频道播了一本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曾在预告中看到过,感觉还不错,于是完整地观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了一个老师教育特殊儿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里,有许多行为偏执、叛逆顽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压政策激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代课,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他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却始终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调很平静,但我却被震撼了。当影片中响起孩子们圣洁、纯净的和声,曾经顽劣的眼神里满是专注与柔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们的需求。在长期的鄙视与压制下,孩子们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马修的教育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人文关怀。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当他替某人隐瞒错误并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当他不歧视差生反而分派适合他们的任务,当他为了安慰伤心的母亲而善意撒谎时,无不在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满足需求、情感先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个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静,经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断,回想身边的孩子与老师,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好的回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电影。1949年,马修老师在一所名为“池塘底”的寄宿学校当音乐老师。住在这所寄宿学校的孩子就像住在18楼的地狱里。这里的学生非常喜欢恶作剧,所以校长取消了他们所有的娱乐活动。马修老师用音乐让孩子们经历奇迹般的变化,让皮埃尔这个看起来像天使、内心邪恶的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马修老师用爱的力量让孩子们理解感恩,并改变了残忍的校长。

在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音乐老师是一个只会嘲笑和惩罚学生的老师。她希望我们班成为一个音乐表演出色的班级。然而,她没有让我们多唱,而是让我们在她连珠炮似的“解释”后放声歌唱。然而,往往是在她“解释”了没有多少时间上课后,我们班的音乐考试成绩成了全年级最差的班级。

三年级时,我们班换成了音乐老师。她不会嘲笑或惩罚学生,而是用爱的力量教育我们,教我们唱歌。每当她的同学在课堂上犯错时,她都会原谅他们。在课堂上,我们将有35分钟的时间来唱歌,剩下的5分钟让我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我们的音乐课进步很快。学生们学了许多好歌,感受到了音乐的美。

如果老师能像马修老师一样用爱心对待学生,我相信学生不会恶作剧,会成为有礼貌、受过教育、努力学习的好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今日,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经过特殊的日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1949年俄国发生的事情。这部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重回法国家乡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教师克莱门特留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回味着教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我的记忆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可是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我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的代课教师,那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到那后,克莱门特发现校长以残暴的手段管治这般问题少年,体罚在那里司空见惯,克莱门特尝试用自我的方法改变这种状况,他明白学校没有音乐课,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他利用晚上睡觉的时间创作一些合唱曲,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组织合唱团,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最大的麻烦就是皮埃尔,皮埃尔拥有动听歌喉,却有令人头疼的调皮性格,在克莱门特慢慢教导下,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合唱团越办越好。而他却被校长踢出了学校。不让与孩子们再见。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

它不仅仅告诉我们不管是犯过罪的还是问题少年,只要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他们也必须能改好。作为我更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宽容如习习春风,让人心中涌上股股暖流……

看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才明白“放牛班”原来是指一群没有希望,放荡不羁的“野孩子”,而不是“放牛”。电影主要讲述了法国辅育院里的一帮问题少年经常调皮捣蛋,暴戾的校长和冷漠的老师的只会用武力严厉地惩罚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习以为常。这样无休止的恶性循环随着一个新老师的马修的到来被打破了,马修独特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在马修的循循善诱下,每个孩子都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宽容”。

一个学生用计打伤了麦神父的眼睛,校长无视孩子们的惊恐,竟然用轮流禁闭长达6小时的方法逼他们供出真凶,最终却一无所获。当马修确定谁是真凶后并没有体罚这个小孩,而是帮着他隐瞒真相,然后让他日夜照顾受伤的麦神父,直至伤好。马修用他宽广的胸怀和真诚善良的心包容着这些叛逆的孩子们。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第一次知道了做错事还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

马修是一位失意的音乐家,他因材施教,挖掘孩子们的天赋,给他们匹配好适合自己的音调,然后成立的一个合唱团,顽劣的孩子们编了一首歌曲羞辱他,歌词不堪入耳,然而马修听后却气定神闲地夸他们唱得不错。孩子们并没有因此受到惩罚,反而还得到了称赞,这让他们感到意外和欣喜,渐渐地,他们不再惹是生非。马修费尽心思地用音乐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用宽容驱赶了孩子们内心的灰暗。最终,昔日的问题少年变得善良、谦逊、甚至懂得感恩。

宽容就是真诚的付出和善良的感化,值得我们拥有。我将努力去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