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经历作文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经历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鸟语花香的日子,我---一片树叶出生了,我伸了伸懒腰,睁开眼睛,与大树妈妈和兄弟姐妹打招呼:“你好,你好。”
不知过了多少天,我长大了,我的哥哥姐姐也长大了,它们含着泪水,与我和弟弟妹妹们道别:“再见!妈妈,再见了,弟弟妹妹们。”不管我们多次的劝说,它们还是离开了我们。
它们随风而行,有的飘到小溪中,在小溪中畅快的游泳;有的飘到树底下,回到大树妈妈和我们的身边,成为大树妈妈的养料;有的飞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留在了那个角落。
看着哥哥姐姐们随风而去,我想到:哥哥姐姐们,已经离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也会离开妈妈和弟弟妹妹的!我沉思着,很久,很久……..
秋天到了,大树妈妈给我们每人都买了一件新衣裳,有淡青的,淡黄的,有柠黄的,有火红的。可漂亮了!可是,就在第二天的早晨,一阵微风拂过,我摇摇欲坠,我明白了,我赶紧与妈妈和弟弟妹妹们告别。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我与我的朋友们落到了河里,随风而行,慢慢地向前游着游着…….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我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朋友,与他们交谈。我随着河流飘到了礁石上,突然,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跑了过来,捡起我们,坐在草地上一张一张的挑选着。不一会儿,她把我的朋友放在一棵大树下,把我带回了家。
回到家,她将我洗干净,晾干,然后与一支带着幽幽清香的干花放在一个信封里,里面有一封信。在里面,我看见整篇信的内容,都是写着小女孩对爸爸的思念。从她与奶奶的口中得知,女孩的妈妈离开了她,她与她的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大城市工作。我看了这封信,我不禁想到:女孩的爸爸一定在大公司上班吧!他一定很有学问吧,长的很斯文吧!想着想着,我就到了那个地方。
女孩的爸爸刚拆开信封,我就探出头来。呀!我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了一个满脸都是胡须的.一个黑老汉,他难道是女孩的爸爸吗?我看了看周围,这哪里是大公司,这明明是监狱吗?可我明明看见写的是“某某省某某市幸福小区9号的吗?”为什么…….顿时,我明白了,原来奶奶用善意的谎言给女孩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渴望。
每当女孩的爸爸心烦的时候,就会拿出我和干花来欣赏。女孩爸爸顿时烦恼消除,看着我们就眉开眼笑,那是因为家中的女孩对爸爸的思念,对爸爸的牵挂,想着他早点回家。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女孩的爸爸被释放的那天,他拿着一本沉厚的日记本----中间夹着我和那支干花,走出监狱大门,回到了那充满爱和幸福的家。
金庸先生曾在《天龙八部》中阿朱之死与《笑傲江湖》中岳灵珊之死处大挥笔墨,极力写萧峰与令狐冲之哀痛绝望,其言辞激烈,令观者情难自禁,哀恸不绝。但直至他晚年丧子,金庸先生才终于说:“今日才知,人生之大悲处,是无言,无泪的。”
经历,是获得意识的前提条件,是跟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审视,情感联结的确认。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便是因为各地风土世俗不同,其人亦经历各异。北人豪壮,因其目及乃辽阔草原、苍茫戈壁,所饮乃腥膻畜奶,辛烈烧酒,所呼乃悠然长调、铿锵马哨;南人温良,因其身处绿水环绕、晓风残月之地,所听所言乃吴侬软语,粉红香玉之调,其意蕴柔和,不言而喻。
如果说不同地域之风物不同使得异乡人经历不同,性格各异,那么一个人在悠长岁月中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则能凝结成生命的真实。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写在女儿与丈夫相继离世之后,先生曾经那要“挣破胸膛的千百片灵魂的碎片“在人生之大苦痛的洗涤下,淘澄为安然温和的人生态度。于是杨先生才能面带笑意的平静说出:“我不与谁争,与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该走了。”望向她目中的安宁平和,纯净如婴儿,明洁若赤子,但有谁敢说自己没有看到她眼睛深处的深情,没有看到那唯经历之人才能沉淀而成的岁月礼赞呢?
“经历“是人生的基础,但“经历”由于人的选择,性格不同,又会燃烧不同的生命之火。生逢乱世,大厦将倾,有人冷眼旁观,一有人振臂疾呼。庄子早早地逃开了,在诸侯稍起,征伐不断之时,他抱病臂而观,濠梁观鱼,蜗角观人。他将自己从乱世中抽离出来,转而观察细微平常的自然之物。他嘲笑世人争夺权力与利益,如同蜗角上的小国交战,殊不知自己才是自然界所宵小不屑之物。在动荡中,庄子选择避世,将热血以冷面遮掩,将古道热肠以讥刺冷言伪装。但同样呼吸着战火空气,同样深受生死切肤之痛的孟子,却始终奔忙于各国,推广自己的理想。他甚至绝望地不再要求君主听从于他,而只求能让君王得知他的政见。“虽千万人而吾往矣”,捍卫自己的理想,所以被后人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但他却以满腔激情,以浩然正气,为后人留下最珍贵、最庄重的理想。同为乱世狂生,庄子与孟子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虽植根于类似的“经历”,却在生长中走向不同的方向。
“经历”,是一个人作出人生判断的基础,但并非对人生长轨迹的唯一限定。“经历“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决策信息,但如何让经历沉淀,坐实为生命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追求,如同少儿难作悲凉之语,而老妪南怀激动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体验才能承受不同的生命阶段。
里尔克曾说:“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将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我们怎能不拥抱”经历“呢?
记忆的长河里,往事像无数颗闪亮的星星,那颗最大的,最亮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最令我惋惜难忘的。
事情就发生在今年暑假。那天,我和哥哥一起去上辅导班。放学回来时,我们正好搭上最后一班车。太阳收敛了它炽热的光芒,但午后的闷热还是让人心情烦躁。我和哥哥在站牌前等着,我东瞅瞅西看看,想着赶紧出来一辆7路车。汽车一辆辆在我眼前呼啸而过,夕阳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纱。远处,蒸腾的水汽让周围的建筑显得朦朦胧胧,整个城市都那么机械,绵软无力。
“怎么还不来?”我皱了皱眉头,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心里愈加沉闷。这时我又向路口望了望,“呀!来啦!”我惊喜的向哥哥叫道,赶紧从兜里掏出一元钱。
乍一看,这车里黑压压的,人肯定不少,恐怕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了!上车,我把钱投了进去。我看见离车门最近的的窗户旁边有点地儿,也容得下我,便靠了过去,抓住前面的栏杆。和我一同上来的还有一个年轻人,看起来二十出头,剪着短发,穿着朴素,一双手臂看起来强壮有力。他上车后,低着头在看些什么。
车开了,慢慢驶向下一站,我百无聊赖的看着窗外。“吱”,车刹住了,车门砰地一声打开,我把目光转向车门,心想:“这次又会进来什么人呢?”
一位女士出现在我的视线,她个子不高,清清瘦瘦的,却带着两个笨重的行李箱。她把箱子拖到车前,两手紧紧抓住提手,箱子就像装满了石头,好不容易把一只箱子放到了台阶上。可另一只箱子似乎在成心和她作对,接连几次,都是差一点点放不上台阶。时间似乎停滞了,车上每一双眼睛都注视着她。如果有个人帮她一下,应该就能提上来了,我犹豫着把手伸了出去,却又有点后悔,车上哪吗多人看着呢……当我终于下定决心时,那个年轻人从我身旁绕过栏杆,伸手掂起一个箱子放到车上,又从女士手里接过另一只提了上来。那个女士一边上车,一边不住的说着:“谢谢,谢谢……”年轻人笑了笑,淡淡的说道:“不用谢。”
车上的人慢慢少了,那个年轻人也不知什么时候下了车。我找了个座位,呆呆的坐着。女士的谢谢,让我心里痒痒的。那片刻的犹豫,让我看到了我的懦弱和不够勇敢,我真后悔自己没有坚决的伸出手去,那收获的只会是一份尊重和心灵的喜悦!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下次,我一定要勇敢一些,坚决的伸出手去!
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在陈旧中零落的寒酸,昭示着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曾经历的苦难。也许我们会为他生前的十年流放、穷困潦倒而叹息,但我却认为,正是此番经历造就他后半生文学的辉煌灿烂。
是的,经历之重,重在它承载并孕育着未来。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在如是说时,必然在回想着曾经的那些凄风苦雨。但数十年的经历,却终究开拓了他不同于常人的心怀。《新月集》中的文字如一弯浅月发出柔光,轻抚着每个人心上的伤口。这是苦难的经历带给他面对未来的新生。铁树历经十年捶打才开出火红的花,是在旧枝上绽出新芽,这边便是经历对未来最好的馈赠。
同样的,我不由得思及从陕西黄土中走出来的几个乡土文学的奠基人。关中大地的陈忠实,他的经历是否来自于他笔下的“白鹿原”,那带给他关中人淳厚朴实的农田记忆便如催化剂一样在笔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他在未来的创作中让关中平原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流淌。相隔不远的路遥,提炼着经历中陕北农民的固执与坚守、野性与浪漫,文字中又是另一番滋味。细嚼之下,总能品出乡土经历在其未来创作中赋予的根脉和性灵。
而更有一些人,不仅从自己的经历中演绎未来,他们解析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历,从这之上生长出一个国家更加刚强、深厚的姿态。
当殷墟已成为废墟,我看着余秋雨仍驻足于它的身旁不肯离开,因为他知道这里有中华民族的经历,他将勇这样的经历叩问中华的未来。风雨天一阁,他凝望着典籍经注,从浩如烟海如今的残余中抽离中华文化的模样,而呼唤着未来古国扎根于先贤文明向上生长;迢迢阳关路,亦是他抚摸着阳光的废墟思朝代更迭,文人傲骨未变,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文化人也能存那铮铮傲骨踏遍古迹、开拓未来。他的经历,折射出中华的经历,让现在的华夏儿女回望飘摇的中华大地,再筑起中国文化的固若金汤。
这些,便是“昨天”之于“今天”的意义。
看着亟待兴复的中华文化,我不由得念及曾读过的一篇文章。那之中讲述了罗马人面对昔日文明的遗迹,用淡然平和的目光注视着,不建高楼,不照亮灯,保存着“昨天”的厚重与象牙白的柔光。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民族将从遗迹中汲取力量,再图明天的光华。
我想,我们的经历,我们民族的经历,不是断壁残垣的血与泪,而应是我们最自信的希望与曙光。
让经历成为一种根基与力量,便是让未来在此之上更筑繁华。
文档为doc格式